无忧美文

无忧美文

电影《华尔街》观后感600字(华尔街电影解读) 读后感

“华尔街之狼”所讲诉的故事,发生在八十时代末,九十时代初,这已是二十年初的事,二十年后的今日,华尔街上的金融诈骗不惟没有收敛,反倒变本加厉,其手眼更增添变,扮饰更加华美,掩饰更加大深度邃,影响更加很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电影《华尔街》观后感600字,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电影《华尔街》观后感600字1

小李子曾经说过,在他的眼里华尔街之狼就是一部现代版的罗马帝国艳情史。

统计显示,《华尔街之狼》是迄今为止在对白中使用“fuck”最多的非纪录片,这个单词在电影里总共出现了506次。

电影《华尔街》观后感600字(华尔街电影解读)

美国电影协会(MPAA)曾对导演马丁?斯科塞斯发出警告,如果他不对《华尔街之狼》中的*爱和裸体场面进行删改,影片则会被定级为NC-17级(17岁以下人士不得观看)。马丁?斯科塞斯的回应是会进行适度修改,以保证影片被定为R级。

电影《华尔街》观后感600字(华尔街电影解读)

这部电影的大尺度场面被许多人津津乐道,我们之前只是在新闻上见到过游艇上疯狂的派对,这次终于在电影里见到了。Jordan说自己对drug和sex都是addiction,在我眼里这不过是借口,年轻人的疯狂罢了。泛滥的肾上腺激素与荷尔蒙。

电影《华尔街》观后感600字(华尔街电影解读)

奥斯卡的评委们很讨厌斯科塞斯的这种直接,说这是空洞且哗众取宠的,或许是他们不敢相信它的真实吧,总觉得有夸张的成分。我相信在演艺圈那么久的小李子一定见过这些。才会演得这么拼。我倒觉得尺度刚好,虽然整部片充斥着各种大尺度场面,但所有都是为剧情服务没有一场是为了抢戏,你记住的永远是这部片带给你的思考而不是这些镜头,这才是导演的大师之处。

最后说说小李子。

前几天看Ellen Show采访小李子那集,小李子提到他在一年半的时间里连着拍完了被解放的`姜戈,了不起的盖茨比和华尔街之狼,三个在某种程度上都有些精神不正常的人物,这三部电影消耗了他太多的精力,尤其是华尔街之狼。接着整整休息了一年,到现在都还在休息。

这三部电影我都很喜欢,他在里面的表演都很精彩,而且碰巧都是有钱人,可以看到小李子是有多么的努力。现在小李子的冲奥都成为了每年奥斯卡必提到的话题,但好像每年大家都对他很高的评价但都不觉得他会拿奖,说他的表演太过卖力,反而显得刻意了。

不过我很喜欢。

现在还这么不断突破自己去演戏的人已经很少了,小李子也经历过低谷,当他现在再次走出来的时候他知道自己需要更加努力才能超越自己。毕竟泰坦尼克号给他设下了一个难以超越的高峰。虽然我很希望小李子获奖,但从私心又不想让他获奖,或许永远在冲奥的路上他就会一直不断地为大家奉上如此精彩的演出,万一他拿奖了说不定就不这么努力了。

金球奖已经是对他的肯定,至于奥斯卡,随缘吧,只希望能看到这个大叔能多拍一些好看的电影,这才是最重要的。

和当幸福来敲门一样,出狱后最后介绍小李子出场的正是Jordan本人,不知道他本人看到这部电影的时候会是什么感觉呢?

电影《华尔街》观后感600字2

奥斯卡是个名利场,这谁都知道,凡夫俗子,躲不过名利诱惑,但名利向来非唾手可得,四周总会竖起高高的围墙,入得了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会员们的法眼,才能登堂入室。

有难度是好事。从1928年奥斯卡奖设立至今,在人追名逐利之心的不懈推动下,聪明的电影人们已经基本上摸清了获奖的门道,成果足以编纂成一部“奥斯卡名利学”,在其学术成果指导下,不乏“私人定制”的出现,不惜真金白银烧起风火狼烟,只为博学院评委一票。可惜,事情很奇怪,比如吸引某个女神青睐,越谄媚反而越不行,有人祭出大制作、大情怀、大时代,外加中西合璧以及人类共通之人*主题,只差片头打上“求入围”三个大字,结果惨败,别说个把小金人,连个提名都没有。大家一分析,片子拍得不错,画面、布景、道具、表演都挺好,就是中心思想不对头,奥斯卡作为学院奖,对好莱坞传统价值观的坚守一向顽强,人家鼓励一群人牺牲去拯救一个人,你却反过来,强调等级贵贱弱者牺牲,真让人捏把汗。

奥斯卡就是这样,标准相当高大全,既要理念先进,又要价值观正确,既要拍摄技术突破,又要情节打动人心,既要艺术水准不俗,又要商业成绩达标……林林总总一句话:全面优秀有长项,观念正确无短板。似乎唯有如此,那份做世界电影发展潮流导向的老派傲慢,才能得到捍卫。

老派的力量很强大,比如《为奴12年》获9项提名,即被看作“定制的成功”,不过,定制成功也是成功,总好过定制失败,最终挤掉大热《美国骗局》和《地心引力》力捧最佳影片也是可能的。这就是传统,硬得和石头一样。

从这个角度来说,《华尔街之狼》入围本届最佳影片,虽难免成为陪衬,也足以令人兴奋一下。

这是一部多么不奥斯卡的电影啊!据说,一些奥斯卡评委看完此片之后,身心极为不适,如遭三小时酷刑,甚至有人跑到拍摄此片的著名导演斯科塞斯面前,指着鼻子骂道,呸,丢人!

这部影片改编自华尔街股票经纪人乔丹·贝尔福特的同名自传,后者是上世纪80年代纽约叱咤风云的股票经纪人,在上世纪90年代初,他创办的证券公司运用哄抬股价再高位卖出的伎俩牟利,导致散户投资者损失达2亿美元。2003年,贝尔福特因证券诈欺和洗钱罪被判入狱服刑22个月,并付出了1.1亿美元的巨额赔款。

《华尔街之狼》讲述了贝尔福特如何发迹又如何入狱的故事,表现了华尔街金融暴发户纸醉金迷的生活。主演莱昂纳多不惜代价购入改编权,6年前便与斯科塞斯开始筹备此片,不过,过于大胆的构想吓跑了众多投资人,使得该片迟迟无法启动且一波三折,好不容易拍完,美国电影协会又对斯科塞斯发出警告:如果不对片中的粗口、*爱和裸体场面进行删改,影片则会被定级为NC-17级(17岁以下观众禁止观看)。为了主流市场,老导演不得不将电影从4个半小时剪成3个小时。

这样的电影能够符合奥斯卡价值观正确的标准吗?莱昂纳多觉得,该片本质上是对现实的揭露和批评。然而话音未落,在华尔街的看片会上,每每出现大尺度放纵场景,应邀观影的金融界人士便群情激奋,叫好声与口哨声此起彼伏。

很明显,该片对奥斯卡的老派力量提出了挑战,而后者令其入围,可以看作是大气回应,其实骨子里还是那份傲慢在起作用——不能怕了你,等着,我们当众动动小手指头灭了你。

围绕这部影片的争论已经相当热烈。趋向保守的评论者认为,该片就是一场*乱奢靡的“癫狂秀”,“以群魔乱舞开场,并不断向更疯狂的极限冲去”,“整部片子就是令人作呕的场面不断重复”。不过,也有评论者借此片猛批奥斯卡的“选择*失明”:这部电影肯定很恶心,但它只是展现了现实,亿万富翁在赚取中产阶级钱财的时候,难道就不恶心吗?“评委们相信电影应该是反映生活的理想化版本,而不是去探索人*的阴暗面,这就是我们没有深刻作品的原因”。

《华尔街之狼》,也是一匹奥斯卡之狼,赤裸裸冲进了绵羊群,挑战了牧羊人的权威,破坏了学院派的游戏规则。你看,别人要么在埋头讲一个动人或精彩的故事,要么在展示美到窒息的太空风景及高超的拍摄技术,而71岁的大导演斯科塞斯呢,却在指导影星莱昂纳多如何滴蜡、*和吸毒。

这的确太不保守传统、太不价值观正确,也许该片获得提名之后,精通奥斯卡名利学的人士都大吃了一惊,所谓学海无涯,原来,这样也行。

电影《华尔街》观后感600字3

华尔街,一个对很多人都有吸引力的名字。之前对它没有过太多的幻想与了解,只知道那是世界金融中心的根据地,知道它位于纽约,知道纳斯达克,知道那里是世界财富的聚集地,知道那里有很多摩天大楼……

CCTV播出的大型纪录片《华尔街》分为——资本无眠、墙在哪里、两条道路、镀金时代、硅谷方程、投资之道、阳光交易、明暗创新、挽救危机、资本之河。虽然只有十集,但给我们充分展现了华尔街的资本家,体内流着资本的血,资本的嗅觉如水般渗入地球,以及地球上的人群里。也展现了华尔街的本职:逐利和贪婪。在华尔街为全球带来利益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在经济危机下它带来的巨大破坏力。它的贪婪也导致了很多人的贫困,内幕交易,非法操纵,都成了它被人中伤的理由,而每一次危机,也都是它作为推手,把很多贪婪的人推向了深渊……

华尔街依托于美国经济,服务于美国经济。从一条非常普通的小街成长为美国乃至全球最大的资本市场,成为美国资本市场的代名词。纽约从美国一个很不起眼的小城市,成长成为全球最大的金融中心。美国从一个不毛之地,成长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那华尔街于我们中国经济的发展有什么启示吗?我们能从中学到什么呢?以下是我个人的一些看法:首先华尔街在美国经济崛起,甚至大国竞争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美国的经济发展中,从运河的兴起,铁路的兴起,到重工业化,再到最后的科技产业的兴起。甚至它的南北战争,无论是从何平还是到战争。它都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可见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是相辅相成的。我们在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的过程中应该重视虚拟经济的发展,并规范化。

其次,我们看到华尔街的兴起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美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它经历了两次非常重要的调整。一次是它意识到上市公司没有真实的信息披露。市场是要崩溃的,不可能长期发展,于是进行革命,修正了这一点。后来它发现,一个缺乏政府监管的市场,也是非常不稳定的。随后就进行了大量的金融改革。在这个过程中,美国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所以,我们要善于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积极修正预防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错误。

我国作为一个还不成熟的发展经济体,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但同时,正是因为我们起步和发展的晚,还有许多经验教训来吸取。

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后,虽然也逐步完善了自己的金融体系,有了自己较为完善的资本市场,但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中国的股市尚有不足,并没能够承担一个国家加速发展的最大源泉,我们还是太依赖政府投资、吸引外资投资。我们的资本市场也没能够给创业公司带来真实的好处,虽然有了创业板,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并不成功,最后很多高新企业还是选择去国外上市,避免被国内的较为盲目的投资带来的波动所干扰。虽然中国的经济实力在这三十年有了飞速的提高,但是与此对应的制度建设和文化观念转型并没有跟上经济发展的速度。我们需要一个健全成熟的投资市场,同时我们也需要民众形成投资的理*,而不是一味盲目跟风。虽然现在的股市又一次沉寂了下去,没有了前几年的狂热。但以史为鉴,当年美国的互联网泡沫破碎后的几年,美国的资金大量涌入房地产行业导致房地产的价格飞涨,最后一连串的投机行为最后导致次贷危机,全球金融恐慌的历史尚未过去很久,中国却初现这种端倪。很难说历史是否会在中国重演,在房产泡沫破碎的那一天,不知道又会让中国的经济受到怎样的拖累,如果这个泡沫永远不被抹去,对于中国经济的长远来说是否是一种更大的伤害?

随着08年金融危机的发生以及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不少人预测未来世界金融中心会逐步转移到亚洲,中国、日本或新加波。不管结果如何,我觉得我们国家首要的是发展好我们自己的资本市场,我们的金融市场。根据我们自己的国情,借鉴华尔街的成功经验,吸取它的失败教训来建立完善的金融体制与体系,随时警惕,保持清醒!

电影《华尔街》观后感600字4

《华尔街》在我的印象里,是一部被加了很多标签的电影,比如说:学金融之人必看电影之一,比如哈佛大学商学院新生必看电影等等。被金融、商业包装着,对于非专业教育背景的普通大众如我,尽管这是常被提及的经典电影,仍然是没有很大兴趣专门找出来看的。

在这个情况下,观影感反差也比较大。课堂上观影时,起初漫不经心的一瞥,到目不转睛的关注剧情如何发展,剧中的情节设置,人物对白,突显的人*在电影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里,片段式的在脑海里闪过,而内心的感悟一直在心头盘旋着,隐隐现现。《华尔街》原来也并不全充斥着只有科班出身才能听得懂的金融术语,还有让人唏嘘不止的境遇及反观自己的镜面效应。

其实用一个正常普通人的思维来想,谁都希望可以生活的衣食无忧,随便都可以有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更何况是像主角巴德在发迹后拥有的生活,美女,豪车,豪宅,上流社会等等的以前不敢奢望的生活。然则一个人对于从无到有和一开始就有的两种生活形成的价值观是无法一致的。

我一直都认为所得到世间的一切皆为交换所得,如果你是形象一般的人,想得到美貌,需在化妆盒保养甚至整容上下功夫;如果你是普通职员,想要升职,需在不断花费时间在写计划书、陪客户,在办公室斗争中取得胜利之后获得;如果你是穷人,想要有钱,如本片主人公一样,需要有坚持不懈的韧劲及心理接受得了拒绝和考验,同时也需要配的起自己志向的智力来配合才能成功,甚至这只是迈进这个圈子的第一步罢了。如果主人公没有纽约大学的科班背景,任凭他运气再好,戈登·盖柯,这个在金融界叱咤风云的大人物是断不会把自己的事业的某部分成败交予一个无知的人手里的。

戈登是一个商人,有着成功商人精明的头脑和长远的眼光,明白什么叫利益最大化,什么叫利己利人,不会因为受到外界质疑或者谩骂就停止自己的计划,没有顾左右而言其他的旁骛。所以有些类似圣人的虚假客套,谦让他是没有的,所以他不会去思考刺探某种情报会给相关人员带来什么后果,不回去思考收购然后在解散卖出一个公司会有多少人失业的问题,即使这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亲信巴德父亲的事业,不会去给巴德这个面子。一个濒临破产的公司,解散后拆分卖掉是唯一赚钱的办法,谁会去用别处得来的收入赔钱养活这里的员工?!这是作为戈登,一个长期在华尔街各种金融战争中胜利的金融大亨的的思考方式,理所当然的理智又绝情。

问题在于与戈登·盖柯的另一种程度的简单直接的价值观不同,对于刚开始做有钱人的巴德,在享受过一切似乎是梦境的奢靡生活后,在有了美女、豪车、看不懂却要假装欣赏的艺术展后,人生的美好也许已经到此了,还需要什么呢?利用身边一切可利用的人来刺探商业情报,换来的真的会心安理得?作为从社会底层爬上来的巴德,骨子里仍然是有很多柔弱的地方,他尚没有修炼成戈登的事不关己的态度,没有戈登的绝对理智,就算曾经为取得情报不折手段,在外人看来,巴德不过是和戈登一个货色而已,然则却有本质的区别。面对上司要借着自己之手毁掉父辈一生钟爱的事业时,不可能无动于衷,更无法袖手旁观。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这句老话在商场上不断被演绎着,巴德运用戈登教给自己的所有本事在戈登老对手的帮助下成功挽救了父亲的公司,也因为如此,违法操控股票内线交易,巴德也受到了法律的惩罚。而常胜将军戈登,因为巴德的供词是否也会栽跟头不得而知,但可以揣摩。这里没有真正的胜利者,即使戈登继续逍遥着;也没有失败者,即便最后巴德要坐牢。在这样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里,两个人物失去什么,又得到了什么才是令观众深思的。

看完这部片子后,脑子里存在那个镜面,在想如果我是巴德,我会做出怎样的抉择;如果巴德没有遇到戈登收购自己父亲的公司,那么他会不会还继续过着这样的生活也说不定。我们总是羡慕别人的生活,觉得那才是最好的,总是去羡慕别人有车、有房、有事业,有很多我们自身没有的东西,然而,换个角度思考下,如果要你去替代他去过你此前羡慕的生活,我们是否仍能承受住外人前风光,实则只有自己明了的生活呢?

电影《华尔街》观后感600字5

电影中的男主人公吉姆原本是一个安分守己的普通人,从事着一份普通的保安工作,过着一种简单而幸福的生活。然而随着华尔街经济的崩溃吉姆也失去了他所拥有的一切:为给妻子治病而债台高筑,因无力偿还贷款而被辞退,妻子为了不成为他的累赘割脉自杀。种种的突如其来压垮了吉姆的心里防线,悲伤与愤怒促使他产生了对银行资本家的仇视,并决定用极端的方式去对资本家们进行报复。

透过电影,我们不难发现,吉姆的悲剧正是资本主义一手导演的。资本家们为维护自身的利益而不惜使用肮脏的手段,为稳定投资客户而刻意隐瞒金融危机的出现,而当经济危机突显后却资本家们依然可以面不改色地坑取投资者们高额的保险费用。资本家们丑恶的嘴脸可见一斑!当最后一个银行资本家在吉姆面前说出那一番所谓“资本主义就是不择手段地谋取利益”的话语时,他竟然理所当然地把吉姆所有的遭遇归咎于资本主义的存在。这在进一步激发我们对资本家的愤恨之余,也不由得让我们有所思虑。资本主义的丑陋赤裸裸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并张牙舞爪向这个社会嚣着。资本追求的自由放任使得资本利益追求泛滥。资本主义者为了追逐利益而不惜以牺牲他人的利益为代价。资本主义的存在蒙蔽了人们内里的善心,利益的诱惑让人们丧失了原始的道德良心。对经济利益的追逐使得人们成为了资本主义的附庸,人*的恻隐荡然无存。在吉姆面临为妻子筹集医药费的困难时,资本家不但没有展示出半点怜悯之心给予吉姆帮助,反而步步紧*,终止他的贷款并夺去他的工作,最终使得吉姆失去一切,走投无路。

然而,我们不得不思考另外一个问题,吉姆如此报复资本家的方式是对的吗?或许当看着吉姆把一个个资本家们射杀倒地时我们心里都不由得为之称快。但转念一想,吉姆的恣意枪杀不也是罔顾了国家法律的存在吗?不也是对人本道德的漠视吗?吉姆在枪杀资本家的同时,也是一步步在迈向罪恶的深渊。万恶的资本主义固然应该受到惩罚,但是吉姆这样暴力的惩罚手段就是值得认可的吗?如果不对这种做法加以制止在一定程度上会误导人们在相似的情况下以暴力的方式去惩罚这个社会上一些罪恶。而这种罔顾法律道德的报复方式其本身而言就是另一种恶,同样也是不可饶恕的。

尽管资本主义社会处处充斥着铜臭的味道,但是爱的影子仍然存在。电影中的吉姆即使一无所有,但是爱情、友情却一直对他不离不弃。妻子的离去并不说明她对吉姆的薄情寡义,而恰恰是因为她对吉姆的爱让她不忍心看着自己成为丈夫的负累,于是选择以自杀的方式而使吉姆得到解脱。吉姆身边的朋友也一直视他为好兄弟,在他急需用钱的时候,朋友二话不说地把钱借给了他;当吉姆处于失去工作、妻子自杀而亡的一无所有的无助之时,他身边的朋友一直不离不弃,担忧着他的担忧,并处处鼓励吉姆要重新振作。资本主义击垮了吉姆所拥有的物质,击垮了吉姆的精神世界,但却击垮不了吉姆的友情和爱情。在这一方面上,仍然可以说吉姆是幸福的。

《华尔街》这部电影给我的感触很深,资本主义的伪劣让我们嗤之以鼻,但却也不得不承认它的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国家社会市场经济的改革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另外,尽管资本家身上存在着罪恶丑陋的一面,但是我们也不能为所欲为,凭借自己的主观意愿对其施加报复。任何行动都应该建立在合乎法律道德的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