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美文

无忧美文

井蛙不可语海,夏虫不可语冰,曲士不可语道是什么意思出自哪里? 故事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庄子·外篇·秋水》

庄子云:「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於虚也;夏虫不可以语於冰者,笃於时也;曲士不可以语於道者,束於教也。」

对於井底之蛙不可以和它讲海,因为它被狭小的生活环境所局限;对於夏日之虫不可以和它讲冰,因为四时不同,它无法体验。不要去和不在同一层次的人争论,这样只会浪费时间和精力。

人总以自己一孔之见爲满足,总以自己一见之得匡万物,以爲自己之见已表达了天下社会的意见,结果就不能不産生混乱和迷惑。就如井底蛙只知井之大,跟他谈海它有不懂得海有多大。

不能和生长在夏天的虫谈论冰。比喻时间局限人的见识。也比喻人的见识短浅,不懂大道理。当一只四季虫在侃侃而谈的时候,夏虫很难理解到夏之外的景色。

对偏见之士及没受教育的人谈大道理,他们亦不知你在说什麽。 这是因为他受到以往教养的薰陶。

在庄子的这句话中,别有深意的词是「不可语」。何为「不可语」?就是不能说,不能谈论。

对於自己不了解的事物,人们一般会有两种反应:一种是认认真真听别人说,藉助别人的阅历来增广自己的见闻;另一种则是把思想完全框定在自己有限的认知之内,对别人所说的话不仅排斥,而且嘲笑,这样自命不凡的人,自然是「不可语」的。

有些人,与他们沟通交流,说话完全没有逻辑思维,不仅産生混乱和迷惑,他们随时还会以混乱爲条理、以迷惑爲清晰。

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我们固然要诚心诚意地去沟通交流,但是也要分清对象,对於听不进不同观点的「不可语」者,不管我们怎样努力,也是不会有好的沟通结果的,该放手时就放手。

「夏虫不可语冰」,使我想起「子贡问时」所说的「三季人」的故事。这故事说:

「早晨,子贡在大院门口打扫院子。有人来到,问子贡:“您是孔子吗?”

  子贡答道:“有什么事需要向我们老师请教?”

“我想请教关于时间的问题?”

 “这个问题我知道,可以回答你”

  “那你说说一年有几季?”

  “四季。”子贡笑答。

 “不对,一年只有三季!”

 “四季!!”

 “三季!!”

 “四季!!!”子贡理直气壮。

  “三季!!!”来人毫不示弱。

 然后就争论不止,一直争论到中午也没消停。孔子听到声音,从院内出来,子贡上前讲明原委,让孔子评定。孔子先是不答,观察一阵后说:“一年的确只有三季。

来人听此,大笑而去。

 待来人走后,子贡忙问老师:“这与您所教有别啊,且一年的确有四季啊!

“这一年到底应是几季?”孔子答:“四季”

 子贡不解。孔子继而说道:“这时和刚才不同,方才那人一身绿衣。他分明是田间的蚱蜢。蚱蜢者,春天生,秋天亡,一生只经历过春、夏、秋三季,哪里见过冬天?所以在他的思维里,根本就没有‘冬季’这个概念。你跟这样的人那就是争上三天三夜也不会有结果的。你若不顺着他说,他能这么爽快就走吗?你虽然上了个小当,但却学到了莫大一个乖。”

 说完,子贡立刻明白了。」

这个故事不管是真是假,对我们都非常管用。

既然「三季人」可怜的连四季都不知道存在,那还有什麽要与之计较的呢?

你同一个蚱蜢一样的人讲四季无异於「对牛弹琴」。还不如就同老师孔子一样,姑且糊弄他一下,别浪费时间,让他赶紧走吧,继续纠缠这种无聊的问题只会徒增烦恼,还显得你的水平也特低。

由此可见,在生活中,我们和他人沟通时,先要看清对象。对象错了,讲得再多也没有用。

庄子说:「夏虫不可以语冰。」孔子说:「道不同不相为谋。」讲的都是这个道理。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学会识人,要练就一双判断对方水平的火眼金睛,这样讲话才有针对*,才不会浪费精力和感情。

如果见到有人蛮不讲理、甚至胡搅蛮缠,那就说明你没有选对人了。这时候你不妨学学大师孔子,一笑了之。


井蛙不可语海,夏虫不可语冰的意思是:我们不能和一生生活在井底的青蛙来谈论大海的惊涛骇浪,因为青蛙理解不了。我们也不能和在夏天生又在夏天死的虫子描述冬天的冰雪,因为时间限制,夏虫体会不到冰的模样。表面看是嘲讽意味,其实揭示了一个道理:即因为时间和空间等方面的原因,人在认知上存在差距属于正常。

井蛙不可语海,夏虫不可语冰的意思“井蛙不可语海,夏虫不可语冰”这句话出自《庄子》,要说“井蛙不可语海,夏虫不可语冰”这句话的理解难点,就在于可能觉得这句话的情感颇具贬义。

因为这句话的直接翻译就是,我们不能和一生生活在井底的青蛙来谈论大海的惊涛骇浪,因为青蛙理解不了;我们也不能和“在夏天生又在夏天死”的虫子描述冬天的冰雪,因为时间限制,夏虫体会不到冰的模样。

基于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我们可能会觉得,庄子这句话是在讽刺人之孤陋寡闻,而井底之蛙一词确实在后世颇具贬义。但是,从《庄子》这本书中,我们能看出庄子的态度。庄子反对区分,那么庄子更加反对去进行优胜略汰的区分,不分优劣,又何来讽刺一说?庄子在这里只不过揭示了一个道理罢了:即因为时间和空间等方面的原因,人在认知上存在差距属于正常。

我们通读《庄子》一书,然后综合对应道家思想的特色,会发现道家思想最突出的特色之一就是反对强求。从反对强求这一点出发,我们就能体会“井蛙不可语海,夏虫不可语冰”这句话的深刻含义了。

庄子用“不知海”的井底蛙和“不知冰”的夏虫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在认知层面存在差异是正常的一件事情,因为每个人生长环境,每天待人接物之所见所闻可以是天壤之别,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人的观念不同很正常。这种“不同”是每个人之人生自然而然的演变结果。就像我们无法强求每个人的人生轨迹一致,我们亦无法强求观念一致。强求观念一致必然违背“自然”,会得不偿失。

所以,我们可以简单概述,庄子之“井蛙不可语海,夏虫不可语冰”这句话是在告诉我们,每个人因为自己生命里独特的时间和空间,每个人的思想都各具特色,这种特色也意味着差距。人和人的思想层面和人生境界因为各自生活经验上时间和空间的差距,继而出现不一致,这种不一致是生命发展的必然结果。

因此,当一个人处在不如意的境遇之中时,就不要过度要求自己和别人享受同样的待遇。而同时,当我们身处优越的处境时,也不要以肤浅的眼光,用相同的标准去要求他人以及这个世界。与人交流要看对象,更要注意方式方法,从对方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以对方能理解的观念来谈论,否则,肯定是一方认为自己是对牛弹琴,另一方则认为对方"不说人话"。